发布日期:2023-03-18 11:25 点击次数:136
杜甫七古《石笋行》读记
(小河西)
石笋行
君不见益州城西门,陌上石笋双高蹲。古来相传是海眼,苔藓蚀尽浪潮痕。
雨多时时得瑟瑟,此事朦胧难明论。恐是往日卿相墓,立石为表今仍存。
惜哉俗态好蒙蔽,亦如小臣媚至尊。政化错迕失大体,坐看倾危受厚恩。
嗟尔石笋擅虚名,自后未识犹骏奔。安得壮士掷太空,使东说念主不疑见本根。
此诗算作于杜甫在成皆本领,具体作年难定。时杜甫实地进修石笋遗址,对一些迷信说法不以为然。并由“俗态好蒙蔽”意想朝中的“小臣媚至尊”。一首纪事诗写成了考古诗又和政事抒怀诗。
石笋指成皆西门外(今石笋街)的两石柱。关系记录颇多。举例:《华阳国志》卷3:“九世有开明帝,始立宗庙。…时蜀有五丁力士,能移山,举万钧。每王薨,辄立大石,长三丈,重千钧,为墓志。今石笋是也。号曰笋里。”《石笋记》(唐-杜光庭):“成皆子城西曰兴义门,金容坊,有正途,几百五十步,有石二株,挺然耸峭,高丈余,围八九尺”。
君不见益州城西门,陌上石笋双高蹲。古来相传是海眼,苔藓蚀尽浪潮痕。
雨多时时得瑟瑟,此事朦胧难明论。恐是往日卿相墓,立石为表今仍存。
蹲(dūn):坐;坐落。《苦寒行》(三国-曹操):“熊罴对我蹲,豺狼夹路蹄。”《登覆釜山遇说念东说念主》(唐-钱起):“侧径蹲怪石,飞萝掷惊狖。”
海眼:泉水的流出口。古东说念主以为泉水潜流地中,通江海,故称。《华阳习惯记》(唐-张周封):“蜀东说念主曰:我州之西,有石笋焉,寰宇之堆,以镇海眼,动则洪涛大滥。”《酉阳杂俎》(唐-段成式):“蜀石笋街,夏中大雨,时时得杂色小珠。俗谓地当海眼,莫知其故。” 《太平寺泉眼》(杜甫):“石涧见海眼,天畔縈水府。”
瑟瑟:碧色对峙。《周书-异地传下-波斯》:“(波斯国)又出白象、师子……马瑙、水晶、瑟瑟。”《新唐书-高仙芝传》:“仙芝为东说念主贪,破石,获瑟瑟十余斛。”
参考:《成皆记》(唐-卢求):“距石笋二三尺,每夏六月大雨,时时陷作土穴,泓水湛然。以竹测之,深不可及。以绳系石而投其下,愈投而愈无尽。凡三五日,忽然不见。嘉祐春,牛车碾地,忽陷,亦测而不可达。长者甚疑,故有海眼之说。”“石笋之地,雨过必有小珠,或青黄如粟,亦有细孔,不错贯丝。”
表:石碑。《汉书》:“沉立表,万里连纪。”墓表即墓碑。《郗义冢》(魏晋-曹毗):“青松罗前隧,翠碑表高坟。”《句》(唐-灵澈):“古墓碑表折,荒垄松柏稀。”
唐突:君不见成皆城西门外,街上蹲着一双高高的石笋。古来相传其下是海眼,苔藓销蚀了浪潮之痕。听说多雨时这里常有碧珠,此事朦胧难以说清。或许是古时的卿相墓,立石为碑留存于今。
惜哉俗态好蒙蔽,亦如小臣媚至尊。政化错迕失大体,坐看倾危受厚恩。
嗟尔石笋擅虚名,自后未识犹骏奔。安得壮士掷太空,使东说念主不疑见本根。
俗态:庸碌的气象。《涧底寒松赋》(唐-王勃):“见时华之屡变,知俗态之多浮。”《送元八游汝南》(唐-刘长卿):“世情薄恩义,俗态轻穷厄。”
错迕(wǔ):矛盾,芜乱。《风赋》(宋玉):“耾(hóng)耾雷声,回穴错迕。”《新婚别》(杜甫):“东说念主事多错迕,与君永相望。”
坐看:旋见(形色时辰一霎);旁看。《有所想》(唐-宋之问):“坐看长夏晚,秋月照罗帷。”《古风》(唐-李白):“坐看飞霜满,凋此红芳年。”
骏奔:典“庙中骏驱驰”。《周颂-清庙之什-清庙》(诗经):“对越在天,骏驱驰在庙。”(对越:指君王祭祀寰宇神灵。)庙中驱驰以疾为敬。《郴州祈雨》(唐-韩愈):“旱气期销荡,阴官想骏奔。”
本根:本源,开动。《庄子-知北游篇》:“此之谓本根,不错不雅于天矣。”《杂诗》(魏-曹植):“秋蓬离本根,涟漪随长风。”《杂诗》(唐-李华):“饱经世故摧枝干,不复庇本根。”
唐突:可惜啊,庸碌好以迷信之说欺蒙东说念主,犹如小臣好以花言巧言惑君心。甚而政事涵养芜乱失大体,眼看着国度倾危却蒙厚恩。可叹你这石笋占有虚名,后东说念主仍朝你“骏奔”敬你为神。咋能使壮士把你掷到太空去,显出你的真源扫清东说念主间疑团。
这首诗16句。前8句考古。杜甫到了“益州城西门”,仔细进修高蹲陌上的一双“石笋”。古来相传三个不雅点:一、这里是“海眼”,石笋作用是“镇海眼”。如没石笋“镇”,就会“洪涛大滥”。二、现时这石笋周身苔藓,恰是苔藓遮住或销蚀了“浪潮痕”。三、雨多时时时还能看到珍珠。概述上述三说法,石笋应是神灵。杜甫经一番进修,以为“此事朦胧难明论”。于是题出我方不雅点:这里可能是古蜀国一个“卿相墓”,石笋不外是卿相墓的石碑。杜甫此不雅点与近代一些考古学者一致。按杜甫不雅点,海眼的说法老到瞎说,一双墓碑费事。(可惜没左证。据说比年这一带城市更变,挖来挖去也没找到“卿相墓”。又有东说念主说或是一个旷古祭祀局势。)
后8句宕开。杜甫由“俗态好蒙蔽”意想“小臣媚至尊”。庸碌匹夫易蒙蔽,可惜的是皇上也易被“小臣”蒙蔽。匹夫被蒙蔽无非是给石笋上上香磕叩头,皇上被蒙蔽就圮绝了。会导致“政化错迕失大体”。对肃宗而言,可能听信鱼朝恩李辅国这些“小臣”,导致叛军大张旗饱读。虽国度“倾危”,这些“小臣”已经“受厚恩”。写到此,杜甫似有满腔怒气,却无法朝“小臣”们发泄,便把“擅虚名”的石笋当成出气筒。要找东说念主把它“掷太空”,要使它现“本根”,免得自后者还要把他当成神灵为他“骏奔”!
看着周身苔藓的石笋,杜甫想绪竟飞到长安,意想欺蒙“至尊”的“小臣”。杜甫脑袋里的“小臣”或是具体的,可惜咱们无法确知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奇迹,总计本色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色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泸州涵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